张亚钊:同志们,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全国林业和草原工作会议、全省林长制工作推进会部署要求,回顾总结2022年全市林长制工作取得的成绩、存在不足,研究部署2023年重点任务,今天,市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市林业工作会议。
出席今天会议的有: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本辉同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主要负责同志,市林长制成员单位及相关部门分管负责同志;各县(市、区)政府、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盐南高新区管委会分管负责同志,林业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同志。
会议共有三项议程:一是情况通报;二是交流发言;三是请吴市长讲话。
现在,进行会议第一项议程,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戚太龙同志通报全市林长制工作情况。
戚太龙:过去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全面落实“三保、三增、三防”林长制工作目标,创成国际湿地城市,深化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全年共完成新造林1.3万亩,林木覆盖率25.17%;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率98.9%;自然湿地保护率62.4%;森林火灾保持零发生,为打造“国际湿地 沿海绿城”持续擦亮生态底色。根据会议安排,现就2022年全市林长制工作情况通报如下:
一、压实责任,着力形成林长制工作合力
截至去年底,市县两级均已出台全面推行林长制实施方案和配套制度,基本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全链条、全覆盖林长制模式。
一是全面建立体系。全市共设立市级林长5人,县级林长111人,镇级林长843人,村级林长1899人,森林资源监管员368名,生态护林员501名,竖立林长制公示牌3276个。通过划分责任区域,构建全域森林湿地资源网格化、精细化管理体系,逐渐走出一条以“林”谋兴、以“长”统林、以“制”持久的绿色生态发展之路。
二是全面落实责任。林长制的核心是目标责任制。一方面,明确责任主体是各级党委政府,要求各级林长既“挂帅”又“出征”,切实担负起管林护林的重要职责;另一方面,根据各成员单位的职能优势,落实林长制工作职责,强化部门间协作,协调推进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细。各地在制度建设方面不断创新,涌现一批好经验好做法:东台市启动“林长、河长、湾滩长、检察长”四长协同“共推生态环境保护新模式”,获评长三角地区林长制改革十大案例;阜宁县林长制办公室与县检察院建立“林长+检察长”协作机制;大丰区、盐都区林长制办公室分别联合区检察院建立林业、湿地生态修复基地,在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工作中创新构建“法律监督+综合治理+恢复性司法实践”新模式;建湖县将林长制工作列入政府常务会进行专题研究部署。
三是全面推动履职。各级林长采取巡林、调研、座谈等方式积极履职,全市各地共召开林长会议22次,开展林长调研巡林150多次、督查指导78次、信息宣传50多篇,切实解决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森林防火、中央环保督察等热点、难点问题。大丰区万盈镇发表的《深入推进林长制 促进林业大发展》信息,被国家林草局宣传中心评为地方林(草)业十佳新闻。
二、突出重点,持续开展林业生态建设
一是超额完成造林任务。2022年,我市完成新造林1.3万亩,占年度目标任务136.8%,其中新增造林0.51万亩,面积位列全省第二;四旁零星植树572万株、占年度目标任务125.4%,珍贵用材树种培育0.4万亩、占年度目标任务163.9%。大丰区、东台市、射阳县、阜宁县、滨海县新增成片造林面积位居全市前五;但也有个别县区未完成年初下达任务。亭湖区加强与南林大专家团队合作,在盐城林场持续开展林业碳汇监测实验,并被国家林草局确定为国有林场森林碳汇试点。
二是扎实开展村庄绿化。2022年,我市共建成75个绿美村庄,其中省级认定56个,数量位居全省第一;新建和更新完善农田林网控制面积29.3万亩、占年度目标任务111.4%。盐都区实行绿美村庄末位淘汰制,开展造林用苗质量、施工质量、抚育管理全程跟踪监督检查,实行责任追究制度;阜宁县、射阳县、大丰区建设数量位居全市前三;建湖县、盐都区、东台市建设质量较好。
三是持续推进林业惠民。推进民生实事工程,组织珍禽保护区和盐城林场建设20公里森林步道,共计投资1500万元。推动林业产业发展,发展以林旅、林禽、林苗、林农等模式为主的林下经济,全市林下经济经营利用面积58.21万亩,育种育苗面积16.32万亩,响水县、大丰区积极组织本地林业企业参加第十五届中国森博会,帮助拓宽销售渠道,切实提高企业收入。
三、系统推进,不断强化林业生态保护
一是湿地保护不断深入。持续开展湿地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工作,组织湿地保护小区规划建设,加强对湿地保护小区批建、标识体系建设维护的监督管理,严格各类建设项目占用湿地的审批,最大程度减轻建设项目对湿地生态功能的不利影响,2022年自然湿地保护率达62.4%。亭湖区保护率超75%;建湖县加强湿地保护宣传,拍摄短片《湿地谣》,在省法制微视频评比中荣获全省第一。
二是野生动物保护持续加强。在全省率先建立了野生动物保护联席会议制度,资规、公安、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多部门联合开展“清风行动”、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执法检查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违法猎捕、售卖野生动物、破坏栖息地等行为,形成齐抓共管野生动物保护的良好局面。支持公益组织、民间团体和志愿者等社会各界力量参与保护行动,射阳县出台江苏省首部《涉野生动物违法行为举报奖励措施》,健全举报反馈制度,密切关注舆情,妥善回应社会关切。去年以来,我市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局面得到好转,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案件显着下降,负面舆情有效遏制,切实维护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
三是自然保护地管理优化提升。持续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结合“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和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总体要求,按照耕地和基本农田优先原则,对全市自然保护地范围进行局部调整,妥善处理矛盾冲突问题,完成建湖九龙口风景名胜区整合优化,完成新洋港闸下移工程涉及珍禽保护区功能分区调整。同时督促指导省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的整改,顺利通过省级销号验收。
四是森林资源管理集约高效。严格落实采伐限额管理制度,把好林木采伐审批关,保证我市林木采伐在较低水平运行,加强采伐更新的监督检查,督促各地各生产经营单位及时完成更新造林任务。严格林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强林地红线管理和用途管制,全面抓好林地定额管理和林地占用征收审核审批工作,妥善解决林地保护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用地矛盾问题,全年共审核审批建设项目使用林地69件、229.41公顷,有力保障了全市重点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用地供给和项目顺利实施。
五是森林安全防线强力筑牢。狠抓森林防火,持续开展防火专项整治,层层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完成全市森林火灾风险普查,不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继续保持森林火灾零发生。抓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突出抓好检疫和监测预报,推广绿色防治,广泛运用无公害防治技术,同时加强区域联防联治,增强协同性和时效性,全年发布病虫情报81期,防治作业面积170万亩次,无公害防治作业率达98.9%,切实巩固了绿化造林建设成果。
四、下一步工作重点
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以本次会议为新的起点,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提高站位,强化措施,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统领,突出抓好五个重点工程。
一是更高站位推进盐碱地造林试点工程。造林绿化是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性工程。进入“十四五”,我市的造林绿化工作已经从过去的“遍地开花”向沿海地区逐步转移。沿海县(市、区)要从大局出发,在更高站位上,坚决扛起造林绿化的重要责任,抓好盐碱地造林试点工程。要加强造林地块的挖掘,不仅要落实今年的任务,还要为今后几年的试点预留空间,同时要加大资金和政策向盐碱地造林倾斜的力度,努力把这项工程打造成绿色低碳示范区建设的突出亮点。
二是更高水平推动绿美村庄提升工程。各地要坚持“展示个性亮点、体现区域特色”的原则,依托地形地貌,充分挖掘乡土文化和资源禀赋,在维护乡村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的基础上,提高规划设计水平,把好选址关、种苗关、栽植关、管护关和验收关,充分利用宅院周边、沟渠两侧、破损绿地等见缝插绿,因地制宜栽植乡土、彩化、珍贵树种,提升四季景观,改善人居环境,以点带面推动全市村庄不断绿化美化优化。
三是更大力度开展湿地保护提升工程。一方面,要增加自然湿地受保护面积。各地要采取积极措施,在适宜地区抓紧建立一批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特别是对生态地位重要或受到严重破坏的自然湿地,更要果断采取措施,实行严格有效的保护。另一方面,要严格湿地用途管制。坚持保护优先原则,对现有自然湿地资源实行普遍保护,坚决制止随意侵占和破坏湿地的行为。2023年,全市自然湿地保护率要达到67%以上。
四是久久为功抓好野生动物保护工程。要加大《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规政策宣传力度,造浓野生动物保护氛围;充分发挥野生动物保护联席会议的统筹作用,加强部门协作,形成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行为的合力。自觉接受社会公众、媒体、环保志愿者的监督,积极回应舆情热点,妥善处置问题,坚决遏制重大负面舆情的发生。
五是持之以恒夯实项目用林保障工程。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关于稳经济、促发展的决策部署,在节约集约使用林地的前提下,用好用足省级指标定额供应政策。进一步简化市、县层面可研论证和审核程序,保障重大项目用林审批高效运行,助力我市全力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
各位领导、同志们,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要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系统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和保护修复,切实保障全市重大项目用林审批,严格考核高质量发展涉林各项指标,确保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为盐城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提供坚实的林业保障。
张亚钊:现在进行第二项议程,交流发言。
首先,请市住建局副局长朱端倪同志发言。
朱端倪: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去年我市全面启动“江苏省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明确把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作为完善城市功能、推动城市更新的内在要求,全面提升城市绿化水平,助力“四新盐城”建设。我们将迅速落实今天会议部署,思想再统一,认识再提高,咬定目标抓重点,争分夺秒求突破,坚决完成创建任务。
一、重点重抓,整体推进,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创建工作启动以来,作为牵头部门和创园办主任单位,我们严格落实创建工作方案,积极抓好工作调度,明确专人对口服务成员单位,创建工作迅速推进。
(一)建设完成一大批生态型、功能型、节约型的城市绿地。重点实施了“瓢城绿廊”等园林绿化项目150个、绿道56公里、林荫路18条,城市绿地系统日趋完善;精心打造乐享园林“公园+阅读”特色项目3个,“公园+运动健身”项目30个,绿地综合功能品质不断提升;串场河、通榆河、新洋港生态廊道修复工程(“三河”整治)全面收边收口,“三河”沿线实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
(二)推动落实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对标“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要求,积极引入社会治理网格化模式,在市区推行绿化“网格化”督查和“双示范”活动,市区3936公顷公共绿化,全部纳入网格管理,网格边界清晰、不留盲区;先后出台政府规范性文件《盐城市串场河空间风貌管控办法》《盐城市园林绿化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办法》,《盐城市永久性绿地管理办法》正在申请立项;编制完成《盐城市城市公园绿地专项规划》《盐城市绿道规划》,绿化专项规划体系基本构建完成;编制出版工具书《盐城园林树木》,正在建设“盐城市智慧园林精细化管理平台”,为城市绿化建设、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三)抓紧汇编一整套的严谨规范的申报资料。根据江苏省生态园林城市考核计分细则,逐条复核完善9大类、44项、140个指标申报资料。经各创建成员单位的通力协作,目前已完成66个指标台账资料,尚未完成的74项拟结合卫星遥感普查数据逐步完善。
二、围绕目标,对标查缺,创建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仍然突出
(一)绿地建设工作还有待推进。经对遥感卫片的初步分析,我市绿化布局不均衡问题仍然存在,部分指标还存在缺陷,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明显不足,多以节点绿地填补指标空白。近年来,各区虽建设了一批口袋公园,结合现有绿地提档升级,但对提升公园绿地指标仍显力度不够。城市道路林荫化指标仍不达标,道路林荫系统仍未完全形成,具有地域风貌特色的景观路、特色街区还不够多。
(二)绿化规章制度还不够完善。《关于实行绿色图章制度的通知》执行不够到位,大型园林绿化工程规划设计方案审查机制不健全,图审制度均未完全落实到位。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明确要求的《盐城市永久性绿地管理办法》还未出台。《江苏省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规范及分级标准》执行不力,各区绿化养护远未到达标准要求。
(三)创建工作进度相对较为滞后。区级单位协同推进创建工作难度较大,各区均将任务工作落实到区住建部门,造成很多数据、材料无法提供。此外,前期受疫情影响,未能及时邀请省厅专家组来盐进行初步验收指导,不能及早发现创建中的问题不足,一定程度的增加了整改难度。
三、紧扣问题,狠抓落实,合力抓好春季绿化建设和创建迎查准备
(一)强化绿化建设与管理。各创园成员单位要结合实际情况,对照标准逐项进行摸底自查,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整治提升,抓紧排定突击绿地建设任务,抓紧完成计划编制工作,把握春季黄金栽植时机,补短板、强弱项,进一步提升“十分钟便民服务圈”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解决园林布局不均衡的老大难问题,确保各项绿地指标达标。同步抓好绿化法规制度落实,进一步提升行业监管水平。
(二)推动申报资料编制工作。目前,我市创建申报材料编制还存在诸多问题,各创建成员单位报送的材料可用性较低,尚未完成的74项指标均因统计数据来源不详、基础台账报送不全。各创建成员单位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2月10日前认真组织“回头看”,对未按时报送和不合格的申报资料逐项落实整改,密切配合市创园办做好汇总编制,2月底完成创建申报材料编制工作。
(三)抓好技术指导和迎查保障。一是邀请省厅专家组来盐指导,对我市创建工作全面、客观评价,帮助我市早发现、早解决存在问题。二是期间邀请台账资料方面的专家,进行专项技术性指导,帮助进一步优化提升创建台账等专项工作。三是初步排定迎查线路,按照迎查线路重点抓好整改和保障工作,提升迎查线路和核查点位的整体效果,营造良好的市容市貌迎接省检。
我们将自觉把创建职责扛在肩上,把创建任务抓在手上,不负市委、市政府重托,圆满完成各项创建任务,如期创成“江苏省生态园林城市”,为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打下坚实的基础,向全市人民交出一份高质量的生态答卷。
张亚钊:下面,请盐都区副区长徐启楼同志发言。
徐启楼:近年来,我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认真落实省市关于全面推进林长制工作各项部署要求,全面建成区、镇、村三级林长制体系,形成以“林”谋兴、以“长”统林、以“制”持久的林业治理新格局,林长制各项工作取得显着成效。
一、建立健全制度体系,构建林长制坚强基石。持续完善林长制组织体系建设,全面构建保障有力、运行高效的工作机制。一是坚持高位推动。建立由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总林长的“双林长”工作机制。全区共设立区、镇、村三级林长287人,其中区级林长4人、镇级林长28人、村级林长255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林业工作格局。2022年,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开展巡林活动3次,区、镇两级林长累计巡林40余次。二是健全体制机制。制定《关于在全区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方案》,建立完善林长制会议、督查考核等各项制度,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协同制定林长制工作要点和目标任务。“十四五”期间,我区计划完成造林绿化面积1000亩,抚育森林2万亩,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3‰以下,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1.8%以下,森林资源质量显着提升。三是完善管护体系。将林长制纳入网格化管理,根据资源分布、火险等级和管护难度等实际情况,在全区设立52个林地网格,由28名护林员和52名网格员一起,每天定点定人对林地进行巡查管护,形成“林长%2B护林员%2B网格员”的“一长两员”森林资源管护体系,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林业生态保护格局。
二、聚力聚焦重点任务,紧抓林长制主攻方向。重点围绕造林绿化、资源保护、生态富民等目标任务,突出增总量、保存量、惠民生,系统化开展增绿护绿用绿工作。一是聚焦“增绿”增总量,擦亮生态底色。稳固森林城市建设成果,充分利用沿路、沿水和庄台等非耕地,科学节俭开展国土绿化,加快推进绿美村庄、庄河绿化和农田林网建设,为建设“绿色生态之城、绿色制造之城、绿色能源之城、绿色宜居之城”筑牢生态基础。2022年共完成成片造林360亩、庄河绿化222公里、路道绿化31公里、农田林网3万亩、四旁植树30万株,新建绿美村庄6个。二是聚焦“护绿”保存量,筑牢生态屏障。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控和外来入侵物种普查,有效控制美国白蛾、加拿大一枝黄花等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的扩散蔓延,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下降29%,自然湿地保护率提高到54.4%。全区500年以上的一级古树1株、300年以上的二级古树1株、100年以上的三级古树21株,全部安排专门管护队伍,“一树一策”落实管护措施。三是聚焦“用绿”惠民生,丰富生态内涵。推动林业经济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全区共有林木种苗产业提档升级面积1.23万亩,林下经济面积1500亩,“十四五”期间林业全产业链年总产值可达96亿元以上。通过“政府指导%2B市场主导”,依托台湾农民创业园花卉港、大冈生态果园、龙冈果林场等农林龙头企业,着力培育“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建设优质特色经济林产业基地3个,着力提升林业综合效益,拓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
三、落细落实长效机制,绘成林长制精美画卷。建立健全森林保护发展长效机制,切实保障林长制从“建制”向“见效”转变。一是营造浓厚氛围。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每年组织区四套班子成员参加义务植树,去年开展各类义务植树活动32次,参加人次超4500人。利用宣传标语、广播车、盐都人公众号等手段,在集镇、村居、学校、小区多渠道宣传林业资源保护的重要意义,组织农村无职党员成立护林巡逻队,广泛发动群众参加林业虫病防控阻击战和古树名木修复保护行动,营造全社会参与植绿护绿氛围。二是坚持科学护林。组织林业科技人员深入一线开展培训指导,切实规范养护流程,提升护林员专业化水平。建成使用森林资源智慧信息化监测系统,在全区设立15个固定监测点和60个临时监测点,配备15台林用无人机,实现林地管护24小时后台远程监控。三是严格监督考核。将林长制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综合考核的重要依据,建立林木管护责任台账,郊区纪委监委备案留存,对因管护不到位而造成造林失败和重大经济损失的林长,严格问责追责。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全区竖立林长公示牌800余块,详细列出了三级林长和护林员姓名、建设管理目标、监督电话,时刻接受社会的监督。
下一步,我区将认真贯彻今天会议精神,紧贴“林”这个主题,紧盯“长”这个关键,紧抓“制”这个保障,聚焦林长核心,发挥林长作用,以精准的思路和有力的举措,推深做实林长制各项工作,为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贡献盐都力量。
张亚钊:下面,请东台市副市长缪斌同志发言。
缪斌:近年来,在盐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悉心指导下,我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扎实推进沿海百万亩防护林建设,累计新增沿海防护林6.31万亩,林木覆盖率提高1.3个百分点,先后创成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县(市)、中国天然氧吧,东台林场荣获全国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先进集体,黄海森林公园获评首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去年,完成成片造林5566亩,其中沿海造林1620亩,分别占全年任务的236.8%、108%。
一、坚持系统思维,科学优化造林布局。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在盐城率先编制《盐碱地造林建设规划》,向沿海要空间,深挖造林潜力。“十四五”期间,规划新增沿海生态防护林1万亩,重点建设四大功能区。一是建设海防林保护区。在近海岸道路、海堤沿线两侧100米范围内,栽植灌木柳、柽柳、紫穗槐、墨西落羽杉等,建设保护水土、防风能力强的沿海防护林带,新增绿化1800亩。二是建设景观林示范区。实施景观公路绿化提升工程,在旅游公路1号线两侧50米范围内,栽植耐盐彩色树种、珍贵树种和灌木树种,营造乔灌木结合、季相变化丰富的景观林带,新增绿化2000亩。三是建设碳汇林储备区。摸排沿海连片和宽度100米以上的零散地块,栽植根系发达、固碳能力强的树种,建设沿海近自然碳汇林,新增绿化5000亩以上。四是建设盐碱地试验区。选择地势低洼的重盐碱地块,栽植耐盐、抗风灌木树种,进行树种培育改良实验,新增绿化1000亩以上。
二、注重因地制宜,全面提升森林质量。坚持栽管并重、量质齐抓,确保沿海造林存活率保持在85%以上,力争植一株活一株、栽一片成一片。一是重抓土壤改良。对沿海重盐碱地块,逐块分析土壤、气候、水系条件,综合运用抬田做垄、开沟爽盐、堆土淋碱和增施有机肥等措施,疏通水系,降低盐分。在改土过程中,使用微生物制剂或种植绿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有机质含量。二是把好苗木关口。明确苗木规格,确保一般成片林苗木胸径3公分以上,堤岸造林4公分以上,道路造林5公分以上。优选苗木树种,根据土地盐碱度不同,由林业部门统一明确具体品种,指导镇区栽植。三是加强栽植管护。严格按照“五大一深”技术要点,科学确定造林密度,过细做好树塘开挖、栽植定位、培土压实等环节,确保栽植效率。压实属地责任,对栽植地块逐一分段划界,建立造林小班地块档案,落实专门人员管护,确保棵棵树有人管、片片林有人护。
三、聚焦绿色低碳,致力创塑示范样板。主动策应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在生态康养、森林科研、碳汇交易等新赛道上先行先试、打造亮点。一是叫响沿海森旅品牌。统筹森林、湿地、海洋资源,推动黄海森林公园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条子泥湿地公园争创国家级“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办好森林马拉松、湿地铁人三项、“赶海追绿”摄影导游大赛等活动,打造沿海生态旅游最佳目的地。二是建设林业科技高地。深化与中国林科院亚林所、省林科院合作,积极争取设立盐碱地造林基因库、繁育场和实验站,让更多的沿海造林新技术、新品种在东台首创,为沿海防护林建设提供科技支撑。三是探索碳汇交易机制。抢抓列入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契机,设立碳汇经济研究专班,加快推进碳中和实施方案,密切对接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等平台,积极推动森林、湿地等生态碳汇高效“变现”,建设沿海“绿色银行”。
四、创新工作机制,不断夯实造林保障。一是撬动多元投入。依托国资、农投等国有平台公司,设立专项引导资金,坚持政府资金持续向造林“投”,推动社会资金踊跃向绿化“聚”,加快形成财政投资主导、社会资本参与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二是推行数字监管。大力推广“林长制”信息管理平台、“林长通”APP,结合国土“天眼”系统,实时监管巡林护林进展、森林资源状态,巡林护林情况,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及时交办跟踪,督促整改到位。三是严格督查考核。全面推行森林资源数量、质量综合评价机制,强化督查检查,严格考核奖惩。将造林绿化工作纳入全年目标绩效考核和镇区月度工作考核,挂图作战,倒轧序时,确保高质量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我市将认真贯彻落实今天的会议精神,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进一步深化“林长制”改革,深耕盐碱地造林,不断提升林业发展质量,努力增创绿色低碳优势,为加快建设“国际湿地、沿海绿城”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张亚钊:下面,请射阳县副县长孙良海同志发言。
孙良海:根据会议安排,现将射阳县湿地及野生动物保护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我县湿地总面积119.5万亩,其中自然湿地72.7万亩、人工湿地46.8万亩。主要分布于河流水面、沿海滩涂地带,地势平坦,自然属性优越,县境内有各种野生动物400多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39种),1月30日、1月31日,我县“大美湿地、候鸟翔集”的生态图景2次被中央电视台报道。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管理机制。县委县政府把强化湿地及野生动物保护作为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行动,作为推进“国际湿地、沿海绿城”建设的重要抓手,出台《射阳县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方案》,建立野生动物保护联席会议机制,主要领导亲自研究部署、亲自推动,多次在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上传达学习,推动镇、村各自成立湿地及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专班,初步形成职责分明、共保联治、监管有力、奖惩分明的县镇村三级工作体系,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成为鲜明导向。
2.立足资源禀赋,兼顾保护修复。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理念,全面整体抓好湿地保护修复和管理,提升湿地生态服务功能,让湿地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的绿色空间。一是严格湿地保护。所有涉及占用湿地项目均严格落实先补后占、占补平衡的原则,避免因为经济发展造成湿地面积减少,维持县域湿地保有量。过程中严格监管,按照湿地保护修复方案进行修复,切实保障区域湿地生态功能。二是强化湿地修复。先后对射阳盐场一号水库8700亩、东沙港海域5.14万亩湿地开展退渔还湿、生态修复工作。特别是东沙港5.14万亩海域人工养殖设施拆除后,秉持“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理念全部恢复为自然湿地。当前,我县正在实施的16.9公里海洋生态修复项目竣工后,可一体实现我县1.3万亩海洋湿地环境的改善。三是放大湿地优势。兼顾湿地保护与社会发展,打造环海生态湿地廊道以及黄沙港渔港特色小镇,在不损害生态功能的前提下,维持湿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规划在现状东部沿海建设射阳河口市级湿地公园,建成后我县受保护的湿地面积将达到36383.16公顷、自然湿地保护率将提升至75.03%,同时可提高全市近4%的自然湿地保护率。
3.扛起光荣使命,遏制违法行为。以增强生物多样性为方向,加强野生动物保护。一是强化“末梢”力量。将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工作纳入县“林长制”工作内容,332名三级林长配合镇区野保专职巡查队开展辖区内非法驯养、非法捕猎、非法交易等违法行为摸排。出台全省首部《涉野生动物违法行为举报奖励措施》,动用全社会力量,对涉野生动物违法行为进行全方位打击,经判定后对5条有效线索的举报人进行奖励。二是提升监管能力。发布《关于全面禁止非法猎捕、交易、经营陆生野生动物的通告》,对猎捕、驯养、交易、运输、食用等开展全链条打击。通过增设“智慧海洋”高清摄像头与无人机航拍,对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易发的重点区域,特别是“两口两区”(大喇叭闸口、射阳河口、下老湖垦区、东沙港垦区),进行全天候24小时抓拍和预警。三是造浓社会氛围。2022年全县开展春季候鸟保护综合执法巡查行动、秋冬季节打击非法捕杀野生动物保护专项行动等47次(其中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联合行动7次),出动执法人员272人次,现场清理狩猎塘口和棚舍32处;公安部门办理非法狩猎案件10起,采取强制措施8人。通过和移动运行商合作,春节期间推送野生动物保护公益短信超120万条,形成了良好的“不敢捕、不能捕、不想捕”禁捕风气。
二、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我县将认真贯彻落实今天的会议精神,自觉扛起生态文明建设主体的责任担当,健全监管机制,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全面提升湿地在绿色低碳发展中的贡献度、显示度,以独具射阳魅力的“美的风景、优的生态”,为“世界自然遗产”“国际湿地城市”靓丽名片添色加彩。
1.抬高政治站位,严格压实责任。全力保护绿色生态“瓷名片”,常态化开展湿地、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学习,引导全县上下正确理解、把握湿地和野生动物保护的原则要求和内涵,提高党员干部的履责意识。在成立县湿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和野生动物保护联席会议的基础上,与各镇区、部门签订责任状,进一步掯紧属地、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和各级林长的工作责任,全面构建“自上而下”的工作体系。
2.细化工作举措,强化要素保障。全面贯彻落实《湿地保护法》,及时剖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足,将科学管理贯穿于湿地和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全过程、全内容。开展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监测,完成森林湿地系统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出台《射阳县互花米草治理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用足用好湿地及其生态系统等生态产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统筹湿地和野生动物保护专业人才引进,提升我县湿地和野生动物保护队伍的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打造保护修复特色亮点。
3.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利用“国际湿地日”“爱鸟周”“世界动植物保护日”等重要节点,充分发挥“射阳融媒”、“短视频”等新媒体作用,广泛开展湿地和野生动物保护普法宣传活动,进一步引导广大群众了解、支持湿地和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做到人人知晓、个个参与;依托独特的沿海特色风光,扎实推进沿海滩涂风光带、环海湿地旅游区等美景建设,不断放大生态价值,建立完善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交易机制,全力守护好群众的“金饭碗”。
张亚钊:现在,进行会议的最后一项议程,请吴市长讲话,大家欢迎!
吴本辉: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林长制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全国林业和草原工作会议、全省林长制工作推进会部署要求,回顾总结2022年全市林长制工作取得的成绩、存在不足,研究部署2023年重点任务,推动全市林业事业跨越发展,为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盐城新篇章提供生态保障。刚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代表市林长办通报了2022年全市林长制工作情况,市住建局和东台市、射阳县、盐都区围绕不同方面分别作了交流发言,态度坚决、任务明确、措施扎实,希望大家互相借鉴,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再讲四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政治自觉
党中央、国务院从2021年开始全面推行林长制,将林长制作为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有效抓手,统筹推进国土绿化、资源保护、林业产业等工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全面建立管理职责明确、运行机制顺畅的市、县、乡、村四级林长体系,持续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加强林木资源保护,全社会爱林护林观念持续深化,森林的生态、经济、富民综合效益充分彰显。尤其是2022年,全市上下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坚决有力落实林长制各项要求,推动林业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一是绿化总量稳步提升。各地依法用地造林的意识明显提升,充分挖掘盐碱地、废弃地、海堤沿岸、河道路网等未利用区域造林复绿,全市新增造林1.3万亩,新建和更新完善农田林网控制面积29.3万亩,林木覆盖率达25.17%。沿海造林、碳汇林建设等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盐城林场列入国家森林碳汇试点林场名单。二是资源保护成果丰富。创成国际湿地城市,全市湿地保有量76.96万公顷,自然湿地保护率62.4%。在全省率先建立野生动物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射阳县出台全省首部《涉野生动物违法行为举报奖励措施》。加大林业资源系统保护,无公害防治率达98.9%,建成省级绿美村庄59个,数量位列全省第一。三是综合效益显着提升。大力培育林业特色产业,林下经济经营和利用面积58.21万亩,2022年全市林业总产值312亿元。推动林业与生态旅游、环境治理、乡村建设有机结合,黄海森林公园、九龙口、大纵湖等特色旅游景区高质量发展。四是工作机制更加完善。制定出台林长制实施文件及配套制度,全市“林长制”四级责任体系更加健全。东台市创新打造“林长、河长、湾滩长、检察长”四长协同工作模式,受到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并入选长三角地区林长制改革十大亮点,东台林场被全国绿化委员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林草局联合表彰为全国绿化先进集体。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全市各地各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努力的结果,更是全市林业系统干部职工坚定生态文明建设决心,奋力拼搏、无私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大家表示诚挚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对照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全市林业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国土绿化总量提升空间不足。盐城连续多年开展规模造林,可成片造林空间较少,叠加落实耕地保护督查整改移植,林木覆盖率面临下行压力。二是野生动物保护还需持续发力。我市野生动物资源丰富,越冬过境鸟类较多,非法猎捕情况时有发生。特别是申遗和创湿成功后,观鸟人数逐年增加,环保组织较为关注,监管压力加大。三是各地林长办工作力量亟待加强。目前,各地虽然都成立了林长办,但日常工作多由兼职人员承担,专职技术人员配备不足,仍有少数林长制成员单位未明确专人负责相关工作,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重视,认真研究解决。
二、突出重点任务,不断提升林业生态建设水平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落实“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是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盐城新篇章的起步之年,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去年,省委省政府专门出台了支持盐城建设绿色低碳示范区的意见,今年春节后第一天,市委市政府就召开全市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推进会议,将加快绿色低碳示范区建设作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总抓手,提出坚定不移打造绿色制造之城、绿色生态之城、绿色能源之城、绿色宜居之城,其中绿色生态和绿色宜居与在座的部门单位密切相关。林业工作是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的重要内容,各地各部门要深刻理解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切实推动林长制全面落地见效,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进一步巩固提升造林绿化成果,将林业生态建设各项重点任务和工作举措落到实处。
一要大力拓展造林用地。2023年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任务已于年前下达给各地,全市计划完成成片造林1.43万亩,森林抚育5.78万亩,完成城镇绿地建设509公顷。我市作为平原农业大市,经过连续多年的绿化行动,森林资源总量实现规模增加已不可行。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对照部署要求,统筹考虑全市生态功能和绿化布局,细化分解任务,加大推进力度,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合理安排造林绿化空间,确保完成绿化造林任务。重点围绕四个方面:一是继续主攻沿海造林。沿海地区仍是我市造林绿化的主战场,沿海各地要深入挖掘可造林空间,把盐碱地造林试点作为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以沿海防护林、沿海新林场为重点,大力实施临海通道、港区、园区、厂区和农田林网绿化工程。要针对盐碱地造林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等问题,加强与各林业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逐步改善沿海宜林地段立地条件,有序推进沿海防护林的树种结构优化和林相改造。二是有机提升城镇绿化。要以创建生态园林城市为抓手,结合城市更新,留白增绿、拆违建绿、见缝插绿,打造更多的街头绿地、口袋公园,构建城市生态网络体系。要努力增加高品质绿色公共空间,坚决防止“公园变广场”等现象,让“推窗见绿、出门进园”更多惠及群众。要积极探索立体绿化,推进建筑绿化、桥体绿化、护栏绿化、屋顶绿化等,让“混凝土森林”变成绿色天然森林。三是大力发展村庄绿化。要把农村绿化与农民住房条件改善、沿海特色风貌塑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推进“绿美村庄”建设。今年全市计划新建绿美村庄17个,改造提升11个,在推进过程中要尊重群众意愿,完善规划设计,做到一村一规划、一村一特色,避免千村一面。要大力发展“林+农作物、畜禽养殖、中药菌菇”等产业,拓展多层次的立体经营空间,全面繁荣林下经济。去年5月,国家林草局、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农田防护林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对可以利用农村道路、沟渠、田坎等现有空间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进行了明确界定,这是个重要突破。各地要抓住机遇,合理设置主、副林带,在全面查缺补漏基础上建设新林带、补齐断林带、提升低效带,切实提高林网控制率。四是加快推进廊道绿化。交通干道、河道沿线是城市的窗口,也是造林绿化的重要空间,要在新建的铁路、公路和新疏浚的河道两侧同步推进绿色廊道建设。交通沿线绿化要以铁路支线、国省干线、旅游公路等为重点,着重打造生态绿廊。河道绿化要结合“三河”整治、幸福河湖建设、农村生态河道整镇推进等工作,实施岸坡绿化、生态防护,做到有河就有树、有水就有绿。
二要全面提升绿化品质。科学栽植是保证成活率、增强景观化的基础和前提。要强化科学造林,加强中幼苗抚育经营、树木养护管理,逐步采取树种更替、补植等措施,推进低效林改造和退化林修复。要根据树种特性、苗木规格、立地条件,科学合理确定栽植密度,多使用全冠栽植,杜绝不科学的过密造林、截干造林和反季节造林。要大力推行以乔木为主、低养护成本的节约型绿化模式,杜绝天然大树移栽,摒弃急功近利、铺张浪费的不科学绿化发展模式。要坚持绿化与彩色化、珍贵化和效益化结合,在伐后更新、补植改造中增加珍贵树木比重,在绿色通道、城镇周边、公园景点等区域要大力推进彩色化配置,为美丽盐城增添靓丽颜值。
三要持续增强碳汇能力。开展碳汇造林是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的重要抓手。现在我们种的树,将来就是生态财富、排放指标和减碳贡献。要深入研究林业碳汇测算体系,科学准确测算森林、湿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全面摸清碳汇家底。要充分利用湿地和海滨空间,选择灌木或芦苇等适宜品种,适当进行大面积种植,持续增加固碳资源。要引导企业、社会团体和更多个人捐资造林增汇,激发全社会碳汇造林的积极性。要加快探索构建林业碳汇交易体系,完善森林生态补偿机制,推动林木资源的收购、储备、抚育管理和林木蓄积量经营交易全流程监管,切实保证森林资源碳汇能力持续增长。
三、坚持建管并重,全面加强生态资源的保护管理
植树造林“三分造、七分管”,各地各部门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系统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构建完备的自然资源管理体系,切实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
一要强化森林资源管理。要加强林木采伐管理。严格把关林木采伐的范围、审批程序、蓄积量的“占补平衡”和采伐后补植,确保区域内森林资源整体数量不减、质量不降。要严格林地节约集约利用。强化林地红线管理和用途管制,合理使用林地定额,依法依规做好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坚决杜绝未批先占、未批先建、少批多占、超范围使用等现象发生。林地指标要优先保障重大项目、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林业、发改、交通、水利等部门要加强沟通和信息共享,及时掌握用林需求等情况。要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治。狠抓火源管控,加强动态监测,及时化解风险,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严密防范森林火灾发生。要加强虫情监测和检疫防控,开展常态化的科学防治,减少虫情传播蔓延风险。尤其是要加大对古树名木和树龄大于50年树木的保护力度,对有虫病风险、长势衰退的树木及时组织抢救复壮。
二要强化湿地和自然保护地管理。要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我市是湿地和自然保护地资源大市,总量均超过全省的四分之一,但目前全市自然湿地保护率在全省排名靠后,与国际湿地城市称号很不相称,各地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巩固国际湿地城市创建成果,突出湿地保护的基础性制度建设,推进湿地分级分类保护,强化湿地动态监测预警,不断夯实湿地保护基础。要加强湿地资源本底调查。严格各类建设项目占用湿地和自然保护地的审批,坚决制止侵占和破坏湿地的行为。对那些生态地位重要或受到严重破坏的自然湿地,要果断采取有效措施,实行严格有效的保护,确保2023年底全市自然湿地保护率达67%。要加快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积极做好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规审核上报,统筹推进自然保护地规划编制。强化自然保护地监测监管,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监督行动,组织开展问题图斑核查,实现问题早预警早发现早整改。
三要强化野生动物保护。要完善联动协作机制。严格落实野生动物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判分析辖区内野保形势,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各地林业、公安、市场监管、农业农村、交通等部门,要紧盯野生动物非法交易的上下游,聚焦非法猎捕、饲养、运输、贩卖等各个环节,实施全链条打击,切实斩断非法交易的利益链条。要加大监测救护力度。强化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根据候鸟禽流感发生风险与趋势预测情况,及时调整重点监测区域。加强鸟类观测点管理,引导文明观鸟,坚决制止擅入自然保护区、影响鸟类正常栖息繁衍的现象。督促各类公园、景区等场所依规开展候鸟补食、救助和收容活动。要加强舆论宣传引导。组织开展野保宣传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活动,支持公益组织、民间团体和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保护行动,加强对新修订《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宣传,增强公众知法守法和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同时,要健全举报反馈制度,完善沟通交流渠道与信息分享机制,密切关注舆情,妥善回应社会关切。
四、突出完善体系,充分发挥林长制的引领作用
推进林业工作高质量发展,必须用好“林长制”这个关键抓手。要统筹各方面力量,进一步完善责任体系、制度体系、工作体系,加快推进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切实推动我市护林管林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一要压实工作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坚决扛起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的政治责任。各级林长要坚决扛牢第一责任人责任,常态化开展巡林,督促指导解决问题,推动林业生态保护措施落地见效。市林长办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和统筹协调作用,督促各成员单位主动履职、密切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县(市、区)林长办配齐配强专职人员,切实加强对基层林业管理的跟踪问效,并注重发挥城乡网络化服务管理优势,打通林长制在基层的“最后一公里”。
二要完善工作机制。要加快建立林长制目标任务清单、森林资源清单、重点问题清单等运行机制,推进林长制队伍规范化、管理制度化、监管信息化,进一步督促市、县、镇、村四级林长主动履职尽责。要运用好联席会议制度、督查督办制度、信息通报制度等,有效解决个别地区林长责任意识不强、制度运行不力、部门协作虚化等问题。各地要将林业建设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积极谋划推动一批林业生态修复、保护利用重点工程,加大财政经费保障力度,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
三要加强督查考核。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在林长制实施文件中,明确要求建立督查考核制度,考核结果报组织部门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评价、选拔任用、责任追究、离任审计的重要依据。在去年党中央组织长制清理工作时,中央层面保留的就是河长制和林长制,体现了党中央对林长制和河长制的高度重视。去年,林长制督查考核工作已列入中央和国家机关督检考计划,省里也将参照开展督查工作,考核细则正在征求意见。市级层面要提前组织各地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各地要认真对照督查考核细则,全力做好迎查准备,加大对造林绿化、森林资源管理、森林防火、野生动物保护、湿地和自然保护地管理等方面的监管力度,对工作不力、行动迟缓的,及时通报整改,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到位。
同志们,林业工作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高尚事业,各地各部门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不断开创全市林业工作的新局面,为竞逐绿色低碳发展新赛道、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盐城新篇章作出林业新的更大贡献。
张亚钊:刚才,吴市长作了讲话,充分肯定了2022年全市林长制工作取得的成绩,深刻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对今后一个时期深入实施林长制、推动林业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学习,抓好贯彻落实。会上,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戚局长代表市林长办通报了全市林长制工作推进情况;市住建局、盐都区、东台市、射阳县围绕各自工作特色,作了很好的典型交流发言,希望各地各部门互相学习借鉴、共同提高水平。下面,我再提三点意见:
一要提高认识抓落实。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是坚持生态立市、推动绿色转型跨越的关键抓手。各地、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政治自觉,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要及时向党委、政府一把手(各地总林长)和部门主要负责人专题汇报本次会议精神,把各项部署要求研究透、领会好、落实好,凝心聚力推进我市林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二要迅速行动抓落实。造林绿化工作季节性强,时间相对集中,贻误一季,耽误一年。会上,市政府下发了2023年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任务,对今年的造林绿化各项工作进行了明确。各地、各部门要围绕重点目标任务,坚持依法用地,强化规划引领,系统开展沿海、城镇、农村和重要廊道绿化。要坚持科学绿化,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合理确定苗木规格,严禁栽植截干截冠苗木,提高绿化质量。要迅速落实造林地块,提前谋划土地平整、苗木准备、资金筹措等各项准备工作,将“坑、苗、水、土、管”等关键环节落实到位,确保造林绿化年度任务全面完成。
三要强化责任抓落实。各地要准确把握中央和省对“林长制”工作的督查考核要求,切实履行好“林长制”主体责任,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委政府领导、林长办统筹协调、部门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要加大执法巡查力度,狠抓冬春森林防火,严肃查处非法占用林地湿地、滥砍乱伐、盗猎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好生态安全。同时,要抓好林业工作的舆论宣传,围绕义务植树、国土绿化和林业重点工作、重点工程等,结合湿地日和植树节等各类生态节庆讲好林业故事,动员全社会更加关心、支持和参与林业建设和发展。
会议到此结束,散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