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3年全国“两会”即将拉开帷幕,为深入了解盐城市民对“两会”最真切的期盼,国家统计局盐城调查队对全市120名市民开展专题调研,收集了在医疗、教育、养老、收入增长、生态环境、住房、乡村振兴、生育及保障等多项重点民生领域中的诉求和期盼。其中医疗议题最受瞩目,热度位列第一。
关键词:“两会”议题期盼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起步之年。新征程如何开新局,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以下简称“两会”)将为中国这艘大船标明航向。为了解盐城市民对“两会”的关注情况和期盼诉求,国家统计局盐城调查队采用问卷及实地走访的调查方式对120位市民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结果显示,盐城市民对2023年“两会”关注度高,医疗、养老和教育等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领域成为市民关注期盼的焦点。
一、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120份。从性别上看,男性占45.8%,女性占54.2%;从年龄划分上看,21-30岁占比20.0%,31-40岁占比37.5%,41-50岁占比22.5%,51-60岁占比19.2%,61岁以上占比0.8%;从职业划分上看,公职人员(含党政机关、群团组织、事业单位其他工作人员)占31.7%,企业、公司人员占26.7%,个体经营者、私营业主占1.7%,农林牧渔业劳动者占11.7%,自由职业者占10.8%、外卖、快递等新业态从业人员占0.8%、离退休人员占1.7%、无业或待业人员占2.5%,其他的占12.4%。从政治面貌上看,群众占比31.7%,中共党员占比53.3%,共青团员占比10.0%,无党派人士占比5.0%。
二、“两会”关注度高
调查结果显示,盐城市民对“两会”高度关注。其中,选择“非常关注”的占57.5%,“比较关注”的占29.2%,“一般关注”的占11.7%,“不太关注”的仅占1.6%。市民李先生是一名教师,他对每年的“两会”盛况都十分关注。今年的“两会”召开在即,他表示将通过学习强国、抖音和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平台积极获取“两会”情况。
盐城市民对全国“两会”的关注重点聚焦于医疗、养老和教育等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领域。其中,67.5%的市民表示医疗是最关心和期待的两会议题,社会关注度最高;62.5%的市民关心教育问题;62.5%的市民对养老问题十分关心。
三、“两会”期待度高
(一)医疗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医疗议题最受瞩目。在医疗保障方面,63.3%的市民关注“降低医药价格减轻经济负担”;57.5%的市民关注“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推进异地就医直接结算”;45.8%的市民关注“家庭成员医保共济”;42.5%的市民关注“加强基层卫生医疗体系建设”。市民李先生反映,由于近年来医疗事故时有发生,使得身边亲朋都对本地的医疗技术和水平都产生了很大的信任危机。尤其是遇到需要动手术的病症,宁愿驱车几小时去苏南或上海等地就医。期望政府能加大对本地医疗资源的投入,重视医疗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巩固提升医疗质量和水平,真正从根源上提升患者的就医获得感。市民徐女士则反映异地就医的政策还不够灵活,对于像她这样经常两地跑的人来说,异地就医程序很繁琐,去年她就因此导致很多本可报销的费用未能及时报销,期盼政府能够简化异地就医备案、审核、结算等手续流程,让老百姓更为便利地享受异地就医。
(二)教育方面
关于教育,80.0%的市民希望“两会”重点关注“教育公平与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位列第一。此外,55.8%的市民希望“两会”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教师师德建设”;50.0%的市民希望关注“改革完善教学体系和课程内容”。作为一名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家长,市民刘女士期盼教育主管部门能真正让优质师资有效流动起来,确保学校之间教育资源的相对均衡,也期待学校能提供更多优质的延时服务。市民董女士反映,“双减”后的教育生态发生了很大变化,虽然明面上补课被禁止,但实际上私下补课仍有愈演愈烈之势,家长“内卷”的焦虑心态不减,孩子们的学习压力也依然很大,真正的减负仍需要国家后续政策的跟进。
(三)养老方面
老龄化是全球人口发展的大趋势,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基本国情。近期,为有效应对老龄化提出的“延迟退休”话题更是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关于养老,61.7%的市民希望“两会”关注“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深入推进医养结合”;52.5%的市民希望关注“加大养老护理型人才培养,提升从业人员素质”;38.3%的市民希望关注“提高公办养老机构的数量、能力和水平”。在盐城工作的90后小许老家在外地,作为独生子女,她十分关心在异地工作的独生子女如何为父母养老的问题,期盼政府能不断深化对异地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的统筹,帮助他们解决父母的养老问题。市民张先生则表示养老服务不能过度产业化,期盼政府能积极开拓社区养老,精准提供养老服务。
(四)就业创业方面
就业与创业历来是“两会”的热点话题。调查结果显示,希望“两会”关注“经济发展快速稳定,以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的市民占60.8%;希望关注“保障农民工、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的市民占57.5%;希望关注“加快完善自由职业者以及新业态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市民占48.3%。基层干部陈女士反映,目前农村流出人口较多,留守在家的“老、小”虽然可以解决看病、上学等问题,但精神依托依旧欠缺,仅依靠志愿者不定期上门服务、政府节日慰问等方式方法,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但如果有合适的就业机会,能让年轻人愿意留在家乡工作,很多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但当前农村的就业面非常狭窄,部分有条件的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的时候还会带着子女一起出去,导致目前乡镇学校的学生数量也越来越少。期盼政府部门在就业政策上能多向基层农村多做倾斜,提供更好的创业就业政策和子女教育等方面的优质资源,能够让好的企业愿意走进来,让本地的年轻人愿意留下来。
(五)住房方面
住房问题是重大民生问题,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基本生活保障。调查结果显示,期盼“两会”关注“持续推动‘房住不炒’政策落实,保持房价稳定”的市民占65.8%;期盼关注“持续政治’学区房‘炒作房价’”的市民占48.3%;“加强‘公租房’、‘廉租房’等政策性住房的监管”的市民占35.0%。市民王先生表示除了期盼政府能够调控好房价之外,“学区房”始终是老百姓关注的重点话题。身边很多家庭因为购置学区房背负了很大的经济负担,对于经济条件较差无法购置“学区房”的家庭,只能寄希望于教育主管部门推动优秀师资的交流,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
(六)生态环境方面
生态环境方面,希望“两会”关注“强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实施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护重大工程”的市民占68.3%;希望关注“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发展可再生资源”的市民占43.3%;希望关注“倡导和鼓励生产生活方式低碳转型”的市民占37.5%,希望关注“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统筹发展与减排”的市民占36.7%。市民杨先生表示,老家农村关于河道整治的工作往往是突击式的应付,长效保洁很不到位,部分村民无法沟通,经常乱丢杂物垃圾,导致生态环境得不到好的维持。期盼“两会”能关注农村环境的改善工作,毕竟农村环境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和切身利益。
(七)经济发展方面
经济方面,50.8%的市民希望关注“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营造公平发展良好环境”;46.7%的市民希望关注“出台更加稳健有效的宏微观经济政策”;45.0%的市民希望关注“加大减税降费和融资力度,支持民营企业发展”;41.7%的市民希望关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市民李先生从事餐饮业,他表示疫情三年给像他一样的餐饮从业者们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期盼“两会”带来更多利好政策,促进消费者释放更多的消费潜力,激发餐饮行业活力,并有效缓解经营者“高房租”“高人工成本”带来的经营压力。
(八)收入增长方面
68.3%的市民希望“两会”关注“确保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促进充分就业,稳步提高居民收入”;48.3%的市民希望关注“提高养老金和社会救助标准,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47.5%的市民希望关注“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42.5%的市民希望关注建立健全房产税、遗产税等制度,调节高收入群体过高收入;36.7%的市民希望关注加强个人所得税改革,延续实施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市民刘女士表示,近年来,受疫情影响,家庭收入大幅下降,而物价始终在增长,养老、育儿压力只增不减,期盼政府能拓宽居民增收的渠道,切实提高老百姓的收入。
(九)乡村振兴方面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陈女士对乡村振兴有很多切身的感受,对这方面的议题颇为关注。她表示乡村高端人才和专业化人才匮乏,以她所在地区为例,人才单一,仅有的“网红农民”类人才模式可复制、可推广程度不高,无法达到广泛带民致富的效果。基层又缺少培养人才的方法和留住人才的优越条件,因此很容易陷入一种人才困境,期盼政府能够出台更多推动人才向一线集聚的政策。村官刘先生则表示,期盼政府能加强一下乡村休闲娱乐、健身书屋等基础设施建设,多开展文化评比活动,有利于乡村文化环境的改善。调查结果显示,乡村振兴方面,61.7%的市民希望“两会”关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52.5%的市民希望关注“弘扬优秀乡村文化,推动乡风持续向好”;49.2%的市民希望关注“强化生态环境治理”;46.7%的希望关注“因地制宜发展产业”。
(十)生育及保障方面
近年来,随着人口形势的不断变化,我国的生育政策也逐步放开。如何促进女性生育与就业的平衡发展,也是市民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调查结果显示,64.2%的市民期盼“两会”关注“发放生育津补贴并与当地经济生活水平相匹配”;60.8%的市民期盼“推动教育资源公平均衡,降低教育成本”;56.7%的市民期盼“适当延长生育假、陪护假等”;35.0%的市民期盼“保障维护女性就业权益”。市民孙先生反映,自己的女儿目前正面临生育压力带来的职场困境。其所在的公司劳动合同即将到期,而该公司有一条不明文规定,劳动合同即将到期时女性员工如果是适龄未孕状态或处于怀孕产假哺乳期,会存在不续签的风险。对于这种隐性的性别职场歧视,不仅由来已久且在社会依然普遍存在,期盼政府有关部门能够从立法层面作出更多的努力,逐步消除职场性别歧视,保证平等的就业权利,也期盼能够不断完善生育保障,为女性消除更多的后顾之忧。市民徐女士表示,作为全职主妇,远离职场,与社会脱离,加上经济不独立,容易自我价值感下降,对于她们这部分群体,期盼政府能提供一些心理、医疗等方面的援助服务,同时不断扭转社会对全职主妇的偏见,重视对女性合法权益的保护。